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临沂水利>>正文
关于构建全市333693水利事业新发展格局的倡议书
2021-02-01 22:46   审核人:

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并指出“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根据总书记要求,水利部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五水共享、四水共治”的治水思路布局。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号召。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市的具体工作要求上来,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全市333693水利事业新发展格局,在推动临沂实现“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中开新局、育新机、谋新篇。

树牢3大崇水理念: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水是生态文明之基、水是乡村振兴之要。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我市的水资源总量53.0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市的基本市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水是万物生命之源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全社会形成崇水、爱水、节水、惜水的浓厚氛围更加迫切。

水是生态文明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约要素,水生态文明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抓得实、成效好,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是临沂作为北方城市所独具的魅力和优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强化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保障。

水是乡村振兴之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农业之基、乡村之魂、民生之本。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特别是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都离不开水,农业、文旅、康养等项目更离不开水,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水问题。乡村振兴水利先行,现代农业发展到哪里,就要把水送到哪里;乡村建设行动布局到哪里,就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乡村振兴推动到哪里,就要把水利事业发展到哪里。

建设3大现代水利:惠民水利、生态水利、美丽水利。

建设惠民水利。新时代人民群众有新期待。水利既要满足人们吃水、用水的基本需求,又要提升水利利民惠民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理念,改变过去那种水利建筑粗老笨重、功能单一的现象,打造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管理运行智慧化的一流现代水利工程,并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园区、产业、文旅等结合起来,穷尽水利惠民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水利工程最大效益。

建设生态水利。要充分考虑人水和谐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水利工程策划、选址、立项、建设、运行调度和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水利;要用水利项目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实现水利工程助推生态建设和提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美丽水利。临沂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要在水利建设中融入“美”的思维,以中心城区为带动,逐步辐射到县、乡、村,利用水工美学原理,让水利工程美起来,让水活起来、净起来、靓起来,营造美丽水环境,满足人们美的需求。要大力搞好水利与农业、文旅、生态、康养、文体娱乐等项目的结合文章,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美丽经济。

争做3大水利新人:干事创业水利新人、廉洁自律水利新人、坦诚担当水利新人。

争做干事创业水利新人。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一线,脚踏实地,尽其所学、尽其所思、尽其所能,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对水利工作各个环节励精图治,为打造“样板工程”“模范项目”“利民工程”做出水利人的积极贡献。

争做廉洁自律水利新人。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算好人生“七笔账”:即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和健康账,不要自毁前程、身败名裂、身陷囹圄,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和家人。

争做坦诚担当水利新人。要做到襟怀坦白,诚实正直,待人处事真心实意,表里如一,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切忌猜疑,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对人对己一个样。要一心扑在工作上,敢于担当、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主动作为,敢于动真碰硬,遇到危险和困难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在工作上出彩,赢得群众的认可。

创新6大建管机制:大水利、大水务、大水网、大机制、大保护、大运管。

大水利。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空间。要坚持大水利思维,谋划大布局,实施大规划,推动大建设,建立大机制,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大水务。要牢固树立大水务理念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系统治理思路,建立全区域、全天候、全覆盖的大水务格局,满足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及生态补水等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大水网。要充分统筹协调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因地制宜布局、完善全市骨干供水基础设施网络,同时,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建设改造,畅通全市水网的毛细血管,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全市水网,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大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治理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实现“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目标,建立健全治水、兴水、管水、用水大机制,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基础。

大保护。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严控用水总量,积极调整优化用水方式和用水结构,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水利地方立法。

大运管。要坚持“一盘棋”的大运管思想,科学谋划规划治水“一张网”,建立健全管水一套机制,扎实推进河湖水量分配工作,落实沂沭河流域重要水源统一调度等重点工作,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定9大兴水目标:强基础、惠民生、助三农、护生态、防水患、固安全、保稳定、弘文化、铸水魂。

强基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和区域水安全,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努力改善城乡水环境,强化水利综合支撑功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惠民生。坚持发展惠民水利,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工业、交通、商贸、园区、民俗、研学、休闲、会展、科技、文旅、康养等项目结合起来,向防汛抗旱、城乡供水、农田水利、生态环境、文旅康养等领域倾斜,发挥水利工程最大综合效益。

助三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相协调,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提供基本条件,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水利支撑。

护生态。没有水就没有良好生态环境,要把水作为生态之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维护水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水利需求。

防水患。人离不开水,但水患又是人类的心腹大患。要积极理顺水利工程防汛体制机制,抓牢城乡防洪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持续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固安全。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做好兴水固安全的大文章。

保稳定。水利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稳定大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事,围绕防洪除涝、灌溉、吃水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千方百计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党和政府分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弘文化。水文化是人类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创造的一切与水有关的文化积淀。临沂水利建设是沂蒙老区翻天覆地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沂蒙水文化是沂蒙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挖掘水利历史遗迹(遗址)、水利遗存、水工建筑、水上运动、民间治水故事(传说)等水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崇水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

铸水魂。老一辈水利人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治水事业中,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为治水奉献了毕生精力,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要弘扬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好品德好作风,建设一流工程,创造一流业绩,以实干和奉献诠释初心使命,铸就峥嵘水利丰碑。

留存3大水利之业:留存百年水利之业、留存民颂水利之业、留存静心水利之业!

百年水利之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水利工程,每一项工程都要精心谋划、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监理、精心管护,发挥最大作用,建设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历史沉淀的百年水利工程。

民颂水利之业。建设水利工程不仅要打造民生工程、亮彩工程,博得一时的点赞,更要着眼长远,提高视野和标准,打造民心工程、民颂工程,建设像都江堰一样的传世工程,赢得百姓颂扬。

静心水利之业。尽心不生愧,尽廉则无悔,心静则身安。发挥水利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穷尽最大能力,积极为水利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创造一流业绩,坚守廉洁底线,建设廉洁工程,不忘初心,不负年华,回首来时路,静心如水、无怨无悔。

临沂市水利局办公室

临沂市水利局人事科

临沂市水利局发展规划与财务审计科

临沂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利移民管理科

临沂市水利局水利工程建设科

临沂市水利局水资源水保与河湖管理科

临沂市水利局运行管理与水旱灾害防御科

临沂市岸堤水库管理中心

临沂市水利工程保障中心

临沂市水利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临沂市水政监察支队

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临沂市水利工程处

2021年2月1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