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临沂市委主委任兴业带领调研组一行到蒙阴县、平邑县开展了“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视察活动。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朝文,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韬,平邑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士贤,蒙阴县、平邑县和费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各县区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视察组先后来到蒙阴县野店镇南晏子村、朱家坡村,蒙阴县城投水务第二水厂,平邑县武台镇孟家庄村、公家庄水厂、保太镇张家白镶村和平邑县润泽水务有限公司,现场查看了村民家中自来水使用情况和水表安装情况,并向村民询问水费收缴、通水时间以及水质等情况,在水厂查看了净水车间、清水池、二级泵房、排水排泥池等配套设施,详细了解了两县农村供水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一级调研员吕国明主持会议,张韬汇报了全市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蒙阴县、费县、平邑县分别汇报了各县工作开展情况。市政协常委、委员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对构建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任兴业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让群众用上方便水,喝上安全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底线任务,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规模化供水,创新运行管理体制,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使广大的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任兴业强调,一是要提高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民生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责任,把牢思想底线。二是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是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一条龙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要持续推进,夯实成效。要做好“十四五”规划,发展规模化供水,持续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落地落实,提高供水水质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和动态检测。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多方筹措工程建设和管理资金;各县区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资金保障;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饮水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各级饮水监督、服务电话,让群众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刘朝文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市政协对我市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充分体现了市政协对全市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政府将以此次市政协专题视察为契机,聚焦发展规模化供水、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农村供水公司标准化服务、提高饮用水水质、持续动态监测群众用水情况、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分类实策,精准发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时,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确保我市农村供水工作更上新台阶,真正让全市农村群众用上放心水、安全水。

据了解,自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以来,2019年、2020年共投资55.92亿元,解决了5109个村、458.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长效运行,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并被省水利厅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到2020年底,全市规模化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全市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思路,整合、新建国有公益性供水主体,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统一水价、统一应急供水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格局,实现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一条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