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临沂水利>>正文
中国水利报:在推动战略性转变中开新局育新机
2021-08-11 10:09 网站管理员  审核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根据总书记要求,临沂市水利工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市的具体工作要求上来,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十六字”治水思路,加快构建全市“333693”水利事业新发展格局,在推动临沂实现“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中开新局、育新机、谋新篇。

树牢三大崇水理念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临沂市的基本市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全社会形成崇水、爱水、节水、惜水的浓厚氛围更加迫切。

水是生态文明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抓得实、成效好,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是临沂作为北方城市所独具的魅力和优势。

水是乡村振兴之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水利先行,现代农业发展到哪里,就要把水送到哪里;乡村建设行动布局到哪里,就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乡村振兴推动到哪里,就要把水利事业发展到哪里。


建设三大现代水利

建设惠民水利。要改变过去水利建筑粗老笨重、功能单一的现象,打造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管理运行智慧化的一流现代水利工程,并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园区、产业、文旅等结合起来,穷尽水利惠民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水利工程最大效益。

建设生态水利。要充分考虑人水和谐共生关系,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调度和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水利;用水利项目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实现水利工程助推生态建设和提升。

建设美丽水利。要以中心城区为带动,逐步辐射到县、乡、村,让水利工程“美”起来,让水活起来、净起来、靓起来,营造美丽水环境,满足人们美的需求;大力搞好水利与农业、文旅、生态、等项目结合,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美丽经济。


争做三大水利新人

争做干事创业水利新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一线,脚踏实地,尽其所学、所思、所能,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对水利工作各个环节励精图治,为打造“样板工程”“模范项目”“利民工程”做出水利人的积极贡献。

争做廉洁自律水利新人。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和家人。

争做坦诚担当水利新人。做到襟怀坦白,诚实正直,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一心扑在工作上,敢于担当、恪尽职守,遇到危险和困难身先士卒、迎难而上,赢得群众认可。


统筹六大建管系统

一是大水利。坚持大水利思维,谋划大布局,实施大规划,推动大建设,建立大机制,提升临沂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是大水务。牢固树立大水务理念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系统治理思路,建立全区域、全天候、全覆盖的大水务格局,加快县域城乡供水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满足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及生态补水等需要。

三是大水网。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布局的匹配性,规划重大跨区域输配水通道和河库连通通道,完善全市骨干供水基础设施网络;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建设改造,畅通全市水网的毛细血管,着力推动“智慧水网”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现代水网体系。

四是大保护。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着眼,实施好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控用水总量,积极调整优化用水方式和用水结构,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水利地方立法;在水利规划、建设等各个环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管理措施,着力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切实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大运管。科学谋划规划治水“一张网”,建立健全管水一套机制,扎实推进河湖水量分配工作,落实沂沭河流域重要水源统一调度等重点工作;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加快传统水利设施和调度体系智能化改造,着力推进水利数字化转型升级;各级水利部门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大格局。要全面统筹建立健全治水、兴水、管水、用水大格局;坚持两手发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强化政府监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培育水市场;依托创新节水技术,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推动社会力量投建节水工程,建立水资源节约保护长效多方共赢的市场机制和发展格局。


坚定九大兴水目标

强基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和区域水安全;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努力改善城乡水环境;强化水利综合支撑功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惠民生。坚持发展惠民水利,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工业、交通、商贸等项目结合,向防汛抗旱、城乡供水、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发挥水利工程最大综合效益。

助三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农村水源保护和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相协调,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

护生态。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维护水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水利需求。

防水患。积极理顺水利工程防汛体制机制,实施防洪提升工程,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解决防汛薄弱环节,抓牢城乡防洪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持续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固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统筹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保稳定。围绕防洪除涝、灌溉、饮水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为党和政府分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弘文化。深入挖掘水利历史遗迹(遗址)、水利遗存等水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举办全国水库橡胶坝拦河坝论坛,营造全社会崇水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

铸水魂。弘扬老一辈水利人的可贵精神,建设一流工程,创造一流业绩,以实干和奉献诠释初心使命,铸就峥嵘水利丰碑。


留存三大水利之业

留存百年水利之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水利工程,每一项工程都要精心地谋划、策划、设计、施工、监理、管护,发挥最大作用,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历史沉淀。

留存民颂水利之业。建设水利工程不仅要打造民生工程,更要着眼长远,提高视野和标准,打造民心工程、民颂工程,建设传世工程,赢得百姓颂扬。

留存静心水利之业。发挥水利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为水利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坚守廉洁底线,建设廉洁工程,不忘初心,不负年华,回首来时路,静心如水、无怨无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