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临沂水利>>正文
临沂日报——1051座塘坝将告别病险迎来“重生”
2014-12-17 00:00 网站管理员  审核人:


今年汛后,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病险重、库容大、坝体高、隐患多、效益好的1051座重点病险塘坝的除险加固任务。目前,第一批129座塘坝除险加固进度均已接近尾声,加固后塘坝保证农业灌溉用水、农民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将逐步显现。

1211,寒冬料峭,记者在位于沂水县许家湖镇石屋官庄村塘坝除险加固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在加紧进行主体工程的收尾工作,气温的骤降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干活儿的热情;在道托镇后涝坡村的塘坝除险加固现场,主体工程也已进入尾声,工人们正在进行坝后护坡。

据市水利局水利工程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杨世英介绍,我市共有塘坝9774座,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资金和工程技术水平限制,经过五六十年的运行,目前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病险突出、淤积严重、功能衰减等问题。

为充分发挥塘坝的应有作用,从去年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水利局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小塘坝病险情况调研,编制完成了《临沂市千塘整治规划》。根据塘坝的病险程度以及各级财政状况,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病险重、库容大、挡水高、危害重、效益好的全市1051座库容5万立方米以上的“头顶库”、“串联库”进行除险加固。重点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安全为目的,兼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水生态景观的要求。

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对基础条件好、病险程度高、配套资金到位县区的第一批129座病险塘坝进行加固,2015年和2016年将分别完成剩余922座病险塘坝的除险加固工作。
经估算,全市1051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需投资3.78亿多元。“市级财政按测算所需投资的50%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县级和镇级分别是40%10%的标准。咱们市是全省第一个自筹资金进行除险加固塘坝的地市。”杨世英说。

正是因为有了政府方面资金的鼎力支持,这些经除险加固后的小塘坝的潜能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

石屋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袁中坤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塘坝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90%,等到明年春天,就要开始绿化。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灌溉水源就有了保障。我们准备在塘坝周边流转300亩地建个樱桃采摘园,让全村村民一起致富。”石屋官庄村小塘坝建于1958年,坝体单薄,由不到1米宽的土坝筑成。每逢暴雨天气,村里人都提心吊胆,所以每到雨季都需要派人站岗看守。

“这次石屋官庄村塘坝经过清淤、加固,塘坝的蓄水量由以前的6万立方米增加到了1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也由原来的100多亩增加到了至少700亩以上。”沂水县水利局工程管理站工作人员李振海介绍。

石屋官庄村小塘坝的加固,不仅给本村村民带来了实惠,也为许家湖镇的生态旅游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该镇副镇长李宝波告诉记者,现在沂水县正在打造全境旅游,下一步,石屋官庄村的樱桃采摘园和位于下游的3A级景区沂蒙山生态桂花园将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第一批129座病险塘坝加固主体工程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杨世英感慨地说,这1051座重点病险塘坝的除险加固任务全部完成后,可有效拦截上游山丘区洪水,保护下游地区25万人口、30万亩良田的安全;年均新增供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可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年增灌溉效益5000多万元;可有效改善控制流域面积1913.92平方公里的水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