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临沂水利>>正文
临沂日报:生态湿地奏响水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
2014-07-11 00:00 网站管理员  审核人:


莒南鸡笼河生态湿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解白河生态湿地

7月2日,吃过早饭后,61岁的莒南县十字路镇滨河社区居民尹相谦便带着他的小外孙,来到位于城北的鸡龙河湿地公园散步。此时的湿地公园,绿树成荫,清澈的河面上芦苇、香蒲随风摇曳,绿水浮鸭,白鹭成群,古亭栈道,连廊水榭……这里的一切,给爷孙俩带来了无限欢乐。

如今,每天都到湿地公园里走一走,转一转,已经成为尹相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几年前,这里的景色却是不忍直视的。据尹相谦介绍,沿河村民习惯将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倒入沟里,这儿原本是一条二三十米宽的臭水沟。

改变从2010年开始。鸡龙河是唯一一条流经莒南县城的河流,也是连接该县北城新区和老城区的重要纽带。为保护水生态环境,莒南县因水制宜,提出“先造湿地再建城”的理念,依托石泉湖水库和鸡龙河河道,建设打造鸡龙河湿地公园。

该湿地公园包括秀水园林、湿地生态、休闲观光、都市活力等主题景区,其中五洲广场是湿地公园内最大的一个广场,每天晚上都有千余群众在这里休闲娱乐。2日上午,在五洲广场,记者见到了正要下班回家的保洁人员吴敬菊,她住在广场南侧的西洪沟村。去年7月份,她和村里的几个姐妹积极报名做广场保洁。“以前在家闲着也没有收入,现在上下班可方便了,过了马路就到了。晚上也有地方玩了,广场上跳舞的人可多啦,外地亲戚来,看到俺家周围的环境,都可羡慕了。”吴敬菊乐呵呵地说。

为使水生态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更有效地发挥,在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去年,莒南县又编制完成了《莒南县鸡龙河城市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充分利用鸡龙河良好的水资源,投资6.5亿元,全面提升鸡龙河湿地,并成功创建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把鸡龙河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休闲、科普、教育、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生态基地。

目前,莒南县还正在加紧实施东部磐龙河水系工程、西部白马河湿地和环保生态园工程,水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三面湿地一面城”的格局逐渐形成。

同样,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也目睹了沿河如火如荼栽植绿化苗木、建设湿地公园的场景。

开发区内共有玉白河、彭白河、解白河、李公河4条河流,总长50.6公里。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和迎淮检查两大目标,开发区科学谋划,自去年开始,计划投资17亿元,实施内河整治及生态湿地工程,下决心彻底改变区内河道淤堵严重、河流水质较差等问题。

据开发区水利水产水务局农水科科长禚红光介绍,目前3条河道的清淤疏浚工程、堤防加宽加固工程、拦河闸坝工程等已全部完成,湿地植被栽植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共完成投资5亿多元。占地2100亩的三河口湿地公园也已全面开工,预计今年10月份建设完成。“到时候,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经过地下管道到达湿地,经过潜流、表流湿地过滤净化后流到玉白河,最后汇入沭河,经过湿地净化后出水水质基本能达到三类水标准。”禚红光说,将区内4条河流打造成“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防洪安全屏障和生态景观长廊,达到人与水和谐共处。

鸡龙河湿地公园和三河口湿地公园,仅仅是我市生态湿地建设中的两个具体实例。市水利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一直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今年5月份省政府批复的《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我市把生态湿地建设作为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上游源头水土保持,中游库坝调蓄,下游生态湿地建设”的思路,以沂河、沭河两大水系为依托,规划建设多处生态湿地。计划到明年年底,城区河湖湿地新增面积9.2平方公里,到2020年,新增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

生态湿地的全面修复与建设,有效发挥了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湿地景观、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调节局地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奏响了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