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围绕学史力行扎实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水利难题“大排查”、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活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
一、“为民办实事 为群众解难题”,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为确保为民办实事“有力有效”,把“为民办实事、为群众解难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是开展全市农村供水工程问题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市县共成立检查组2015个,实现9946个自然村排查全覆盖,共排查各类问题132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实施农村供水提质工程。该项目涉及我市9个县区,计划投资2904万元,目前,投资完成率100%,提升改造191个自然村供水水平。三是实施2021年度中央资金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该项目涉及我市6个县(费县、兰陵县、莒南县、沂水县、沂南县、平邑县),计划投资2154万元,目前,投资完成率100%,提升改善18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四是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农村饮水宣传,努力提高农村用水户满意度。积极通过电视、广播、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以及发送短信等方式宣传市、县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和二维码,同时,发放 “倡议书”“农村饮水服务明白卡”“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400多万张,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公示牌,户户有明白卡,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农村饮水问题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实实在在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饮水管道开挖及铺设
二、“为民办实事 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美丽移民村”建设试点
市水利局依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项目建设优势,坚持打造“美丽、宜居、生态”移民示范村和移民群众普惠受益相结合,大力实施“美丽移民村”建设试点,自2015年开展“美丽移民村”建设试点以来,我市共集中资金22963万元,建设“美丽移民村”项目118个。其中,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称号的1个,市级美丽乡村称号的16个,县级美丽乡村称号的43个,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有声。

沂水县美丽移民村:南黄家庄
三、“为民办实事 提升水保服务”,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从点到面
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共涉及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兰陵、莒南7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8个,于2020年11月编制了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实施方案,2021年1月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技术审查,各项目县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市局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满足条件工程及时批复。工程批复后,各项目县积极开展招投标工作,目前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900万元,完成治理面积55平方公里,工程进度大幅度超越年初制定的进度计划,总体进度超过全省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平均进度。

兰陵县保和庄小流域石坎梯田
四、“为民办实事 守护生命之源”,精准发力多措施深入推进河湖长制
河湖长制工作持续围绕强化河湖管护这一主线,以临沂市第7号总河湖长令为抓手,全方位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市县级河湖长、市县河长办成员做了调整,对市河长办进行了升格调整。特邀1197名人大代表、270名政协委员参与河湖监管,织密社会监管网络。根据7号总河湖长令,选取14条河流创建省级示范河湖,27条河流建设市级示范河湖,启动了美丽幸福河湖三年达标建设。联合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沂沭河水利管理局等部门在前几年河湖清违清障的基础上,再次开展全市河湖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整改各类问题1400余处。开展县级以上河湖健康评价,明确河湖生态健康状态,找出河湖存在的问题,修编“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明确下一个三年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为各级河湖长、各级各部门河湖管护提供技术依据。为加强河湖长制宣传,在全市小学生范围内开展了“我心目中的美丽河湖”主题画报有奖征集活动,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加强河湖长制、河湖管护宣传,逐步形成人人护河、人人爱河的良好氛围。

河湖长制进校园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市水利局继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听百姓心声,解群众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