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下午,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市水利局机关一支部举办“聆听英雄战歌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市水利局邵世和、张志钦两位离休老干部,讲述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亲身经历。
在活动现场,两位老干部带来了自己的军功章,一枚枚精致闪亮徽章的背后承载着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让人肃然起敬。

在给党员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时,91岁的邵世和老人精神奕奕、中气十足。“1950年12月,我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副连级干事跟随部队从上海出发踏上了英雄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战士们还没来得及换上冬衣就来到天寒地冻的吉林省临江县,零下40度的天气,让很多战士难以适应,尤其是来自南方的,很多人因气温低冻伤冻死。入朝作战后期间粮食匮乏,天天吃压缩饼干和炒面(当时东北人民为解决志愿军粮食供应不上,就把米磨成粉,再用大锅干炒熟,这样携带方便,随时就可往嘴里塞),渴了就吃雪,但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条件艰苦。在一次阻击战中,前两个排因为敌人疯狂的进攻而损伤惨重。考虑到美军飞机狂轰乱炸杀伤力太大,敌我实力悬殊,我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正面硬碰硬,带领一个排躲在山后,让敌人误以为没有任何伏兵,没有进行轰炸,待敌人放松警惕,再出其不意进行反攻,打得敌人四处逃窜。”邵世和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场战斗我军大获全胜,他个人也荣立三等功。

另一位老干部是88岁的张志钦,魁伟的身躯如今随着岁月已经有了一丝佝偻,但屹立在那里会更让人心生敬意。张志钦所在的部队铁道兵团主要任务是抢修被敌人炸毁破坏的铁路桥路,以确保在朝作战各个运输线路畅通。据他回忆,他所负责的317运输线经过敌人七天七夜的狂轰乱炸,长十米,深四至五米的炸弹坑密密麻麻,敌人在前面炸,他们就紧接着埋,没有片刻时间休息。作为一名电气焊工,张志钦需要奔赴各个战地修复被敌人破坏的桥,为了避免敌人攻击一般选择在夜晚抢修,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不顾桥高危险爬上去一修就好几个小时,夜晚明亮的气焊火花很容易引起敌人的发现,有一次差点被敌人飞机扫射到,数枚子弹与他擦身而过。但他从没有退缩过,哪里有炸毁的桥、铁路他就去哪里,保障战事运输线路畅通无阻。
机关一支部全体党员认真倾听老兵讲述,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对自身触动很大,过去只是从书本上和影视中看到这些战斗故事,如今听当事者亲口讲述,感到格外震撼,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将两位老干部的战斗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英雄的英勇事迹,鼓舞激励党员干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干好水利事业、建设大美新临沂增添了强大精神动力。